【本报讯】随着秋风渐起,寒露画卷北京时间10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时节寒露。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度,秋意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渐浓金秋昼夜温差加大,养生露水凝结成霜,民俗万物进入最后的共绘丰收与储备阶段。据气象部门监测,寒露画卷寒露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降至15℃左右,时节北方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秋意南方则呈现"秋燥"特征。渐浓金秋中央气象台提醒,养生寒露时节需防范秋咳、民俗皮肤干燥等健康问题,共绘同时注意防范秋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寒露画卷影响。在民俗文化中,寒露是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北方地区开始收割晚稻、玉米,南方则忙着播种油菜、小麦。民间有"寒露收山楂,霜降摘柿子"的农谚,体现着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此外,赏红叶、饮菊花茶、吃芝麻等习俗广泛流传,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等地迎来观枫高峰。中医养生专家建议,寒露应遵循"早睡早起、适度运动、润燥养阴"的原则。可多食用银耳、百合、蜂蜜等滋阴食物,避免过度辛辣。同时注意添衣保暖,尤其重视足部和关节防护。北京市中医医院推出"寒露养生指南",提倡通过八段锦、太极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随着节气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寒露也催生了新兴的"秋日经济"。各地依托自然景观开展露营、采摘、民俗体验等活动,既传承传统文化,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寒露时节,万物在金秋的怀抱中完成最后的蜕变,为冬日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