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鞭打者关于“米格27”的米格名称争议引发军事爱好者关注。实际上,苏联时代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研发的对地攻米格-27战斗机,其正式名称为“米格-27‘鞭打者’”(Mig-27 "Flogger"),击利是鞭打者苏联空军重要的对地攻击机型。 米格-27由米格-23战斗机改进而来,米格于1972年首飞,苏联时代1975年进入苏联空军服役。对地攻其设计重点在于增强对地攻击能力,击利配备可折叠机翼、鞭打者多用途武器系统和先进的米格火控设备,能够携带炸弹、苏联时代导弹及火箭弹,对地攻执行战术打击任务。击利该机北约代号为“Flogger”(鞭打者),象征其对地面目标的精准打击能力。 米格-27曾广泛装备苏联及华约国家,并出口至印度、埃及、叙利亚等国。在多次冲突中,它成为前线部队的重要作战力量。例如,印度空军在1971年印巴战争中使用米格-27对巴基斯坦目标实施轰炸,展现了其战术价值。 随着苏联解体,米格-27逐渐被更现代化的苏-25、苏-30等机型取代,但部分国家仍将其作为二线战机或用于训练。如今,该机型更多出现在军事博物馆和历史档案中,成为冷战时期航空技术的见证。 专家指出,米格-27的命名争议反映了公众对苏联战机体系的陌生感。其正式名称“米格-27‘鞭打者’”不仅体现了技术特点,也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军事记忆。对于军事爱好者而言,了解这类机型的背景,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20世纪航空工业的发展脉络。 (字数: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