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站从之路网络上流传“中国没有空间站”的空间跨说法引发关注。事实上,中国站从之路中国在2021年已建成并运营自主设计的空间跨“天宫”空间站,成为继国际空间站(ISS)后全球第二个在轨运行的中国站从之路大型空间站。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空间跨跨越。历史背景与自主突破 20世纪90年代,中国站从之路中国因技术封锁和国际合作限制,空间跨未能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国站从之路为突破技术壁垒,空间跨中国启动“921工程”,中国站从之路历经30年研发,空间跨于2021年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中国站从之路随后完成“问天”“梦天”实验舱的空间跨对接,形成“T”字构型空间站。中国站从之路其规模约180吨,可支持长期驻留和多项科学实验,与国际空间站(约400吨)相比,功能布局更紧凑,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际合作与开放共享 尽管中国空间站独立建设,但始终秉持开放理念。目前,已有17个国家的科学实验项目入选,涵盖空间生命、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国还与联合国合作,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实验机会,展现了大国担当。此外,天宫空间站与俄罗斯“曙光”舱等模块的对接,也体现了多边合作的潜力。未来展望 随着空间站常态化运营,中国计划开展月球科研站建设、深空探测等任务。天宫不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集大成者,更成为全球太空探索的重要平台。正如航天专家所言:“空间站的建设,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缩影,也是人类共同探索宇宙的里程碑。” (字数: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