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中国广东汕尾红海湾畔细雨霏霏,核潜魂归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的父黄骨灰在家乡抗日英烈陵园旁安葬。这位99岁离世的旭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最终长眠于生养他的故里土地上,墓碑镌刻着他毕生的用生信念:"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诠释此生无怨无悔"。深潜少年立志:从战火中走出的人生"深潜者"1926年3月12日,黄旭华出生于汕尾田墘镇的中国医生家庭,原名黄绍强。核潜魂归抗战期间目睹日军舰艇肆虐沿海的父黄经历,让少年立下"要么上天,旭华要么入海"的故里科技救国志向。1945年,用生他放弃中央大学航空系保送资格,选择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从此与海洋结缘。在交大期间,他师从辛一心等名家,参与进步社团"山茶社",逐渐成长为共产党员。隐姓埋名:三十载铸就大国重器1958年,34岁的黄旭华奉命参与核潜艇研制这一国家最高机密项目,从此"人间蒸发"。家人仅知他在北京的信箱编号,父亲去世未能奔丧,母亲通过杂志报道才知儿子身份。面对美苏技术封锁,他带领团队用算盘计算数据,通过玩具模型研究艇体结构,独创"三步并作一步走"方案,仅用13年就完成西方数十年才实现的突破。1970年12月26日,中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以身试险:花甲之年亲历极限深潜1988年,62岁的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亲自参与核潜艇深潜试验,成为世界上首位参与极限深潜的核潜艇总师。试验成功后,他挥毫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诗句。他总结科研方法为"三面镜子":用放大镜追踪线索,显微镜分析本质,照妖镜去伪存真。落叶归根:功勋科学家魂归故里2025年2月6日,黄旭华在武汉逝世。根据其遗愿,骨灰于6月29日安葬于汕尾故里。安葬仪式在田墘红楼——他少年求学之地举行,现场摆放着他题写的"英烈精神永存"石刻。如今,汕尾街头仍可见"中国核潜艇之父故里"的标识,母校白沙中学的校名亦由他亲笔题写。这位用一生践行"深潜"精神的科学家,最终以最朴素的方式回归热土,如同他研制的核潜艇般——深潜无声,却震耳欲聋。